老年大学里的“花鼓灯传承班”-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3 12/25 16:19:49
来源:合肥晚报

老年大学里的“花鼓灯传承班”

字体:

  年近八旬的舞者点亮传承之“灯”

  教学现场

  武娴忠  

  在合肥市老年大学花鼓灯班的课堂上,伴随着锣鼓点子忽高忽低、明快紧凑,在授课老师武娴忠带领下,一群中老年舞者手拿花扇,扣着音乐节拍,跳出或轻柔或迅捷的舞步,还频繁变换队形,让人耳目一新。

  在这一过程中,武娴忠边理论讲解边舞蹈动作要领示范,让学员们学习和体会花鼓灯精妙的传统技艺,感悟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虽然年近八旬,但她的动作洒脱,表演细腻,舞起花扇来如彩蝶纷飞,令人眼花缭乱。

  花鼓铿锵舞翩跹

  舞蹈已经融入了武娴忠的生命中。

  出生在芜湖的武娴忠自小就喜爱舞蹈,在少年学习舞蹈期间非常有灵气。在遴选过程中,她脱颖而出,成为了安徽艺术学院的首批学员,专业学习舞蹈知识。“我们当时学习中国古典舞。”武娴忠回顾往事说,除了舞蹈训练外,还要学习文化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60年代,她接受过花鼓灯老艺人田振起的亲自教授。在全省首届花鼓灯会上,安徽评选出了十大老艺人,田振起就是其中的一位。

  “安徽省歌剧团成立后,我们就成为了舞蹈演员。”武娴忠回忆说。这期间,省歌剧团加工整理民间舞,比如《十把小扁》《十二月》《十二条手巾》等。

  1962年安徽省文工团带着一台具有安徽特色的民间歌舞,到江西、江苏、山东、上海等地巡回演出,受到好评。“我有幸在其中,参与了演出。”她说,“特别是我们在上海演出时,表演安徽特色民间舞蹈时,观众们被我们的表演所打动,特别热情。”

  丰富的舞台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武娴忠成为了合肥幼儿师范一名舞蹈教师。从此走上了培养舞蹈人才、普及舞蹈教育和推广舞蹈美育的道路。在合肥幼儿师范期间,武娴忠有意识地将“安徽花鼓灯”纳入舞蹈教学计划,探索用花鼓灯的舞蹈元素与幼儿艺术教育相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舞蹈追求无止境。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歌舞学会会员,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舞蹈系客座教授等,曾获全国中等师范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武娴忠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获得很多荣誉,可以说是已桃李满天下。

  打造中老年花鼓灯爱好者的平台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武娴忠成为了合肥市老年大学的教师,一教就是20多年。花鼓灯则成为了她的特色教学,深受学员的喜爱。

  为何选择花鼓灯作为教学内容呢?武娴忠笑着说:“铿锵热烈的锣鼓、丰富多变的扇花、敏捷灵动的舞步和极富生活情趣的表演风格,既适合舞台表演又适合广场锻炼,被越来越多的群众,尤其是热情舞蹈的中老年朋友所喜爱。”

  刚在老年大学授课时,武娴忠教授的是中国舞。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她选择极具安徽特色的民间歌舞艺术花鼓灯作为教学内容。

  据悉,花鼓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是原始歌舞的活化石,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乡土气息,被誉为“东方芭蕾”。

  在老年大学的花鼓灯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员没有舞蹈基础,且来自各行各业,武娴忠便结合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融进了自己的理解、热情与创造,让学员更加了解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其实刚开始跳花鼓灯是有一定难度的,它节奏明快、热情奔放。”武娴忠介绍,“花鼓灯舞蹈的动律特色中,大幅度地收、放,对比性强,流畅的动作中会突然停顿,被民间归纳为‘溜得起,刹得快。’其间还有丰富的舞姿和扇花动作。”

  理论联系实际,武娴忠教得认真,学员们学得认真。2019年时,武娴忠教授的班级被命名为“花鼓灯传承班”,为花鼓灯爱好者提供一个专门学习、展示的平台,被省花鼓灯研究会授牌“安徽花鼓灯传承基地”。

  编写花鼓灯普及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武娴忠边思考,边实践。她发现市面上没有一本用于初学者的花鼓灯书籍,于是,怀着对花鼓灯舞蹈的热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积累,她开始编写“安徽花鼓灯舞蹈部分”基础教材。“一方面是希望为喜爱花鼓灯的中老年朋友提供系统练习和规范指导;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此书,帮助更多青年人了解、学习花鼓灯,激发他们喜爱传统文化的情怀。”她说。

  经过近2年的时间,《安徽花鼓灯普及教材》出版并发行。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花鼓灯歌舞艺术的起源和特色;花鼓灯的站位、道具、动律、舞步等基础知识;花鼓灯的动作与舞姿;成人训练的方法以及经典歌舞组合以及儿童训练的方法和歌舞组合。

  “这本书里面会说到花鼓灯道具手帕、舞扇等的使用,还有花鼓灯的基本舞步、基本动律,并以具体黄梅歌或黄梅风舞蹈为例,比如有黄梅歌《啊,小石桥》的表演组合,也有《皖韵秧歌》(花鼓灯健身舞)等。”武娴忠笑着说。

  朱秀荣跟随武娴忠学习花鼓灯数年时间,她是老年大学花鼓灯班的班长。介绍起这本书,她说:“武老师特别专业,这本书实用性强,方便教材使用者学习、练习。”

  如今,在武娴忠带领下,一群爱好花鼓灯的中老年舞者,多次参加各类公益演出,传播花鼓灯艺术,让年轻一代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虽然已年近八旬,但武娴忠依然不辞劳苦,传播花鼓灯文化。“在我体力、精力还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有需要,我就一定会教下去。” (记者 何芳芳)

【纠错】 【责任编辑:吴万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