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知名高校高水平成果路演活动在安徽创新馆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等8所省外知名高校代表受邀携9项“硬核”科技成果相继登台路演,吸引了大批投融资公司、各地市科技部门、孵化器、企业的注目。台上与台下第一时间进行对接,展开洽谈,现场气氛热烈。
教育是科技创新的根基,高校作为智慧深耕的沃土、实践突破的摇篮,持续为创新注入源头活水。作为本次高交会的十大专项对接活动之一,知名高校高水平成果路演活动由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科技厅主办,安徽高等研究院、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承办,旨在通过搭建全国高校与省内企业、投融资机构的直接交流平台,促进省外科技成果向安徽转移转化,深化产教融合与科产协同,加速安徽省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
首先登台路演的是复旦大学郑立荣教授团队。该团队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突破性融合类脑芯片与GPU算力,能耗降低的同时支持1.7亿神经元模拟。这项可以为AI大模型打造绿色算力底座的技术成果一经发布,立即引来台下众多投融资机构的兴趣,纷纷围绕项目的市场前景、融资需求等,展开深入提问、交流。
南京大学成钊宇教授团队研发的超构平面透镜,基于微纳光学相位调控原理,突破传统透镜体积限制,实现超轻薄平面化透镜设计,支持多维光场操控,为多功能高集成的现代光学产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项微纳光学的前沿突破令人耳目一新。成钊宇一走下路演台即刻被英飞尼迪资本、越泽投资、滁州市科技局、科大硅谷等单位部门代表围住,希望进一步进行接触。他表示,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已成为与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并列的全国三大科技创新高站位平台,非常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为项目带来更好的落地。
据介绍,这些“硬核”科技成果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低空经济等领域,多为首发、首展的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我国高校贯通“从0到1”原始创新到“从1到N”产业变革的全链式创新能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很多成果团队负责人表达了希望成果能在安徽落地生根的意愿。“安徽的科创氛围很好,科创服务体系也很出彩”,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储著兵表示。此次,他携带“空地一体建筑外立面消防机器人”项目进行路演,他表示,这个项目和安徽正在大力发展的低空经济配适度非常高,希望项目能在安徽落地,在高校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添上精彩的一笔。记者 陈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