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奎利亚社区组织科普志愿者开展“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主题活动。
半岛风光。邱少林 摄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以“红色经纬”织密组织网络、用“多元共治”贯通服务链条、靠“暖心实事”提升民生温度,创新构建“组织扎根、资源下沉、服务直达、幸福提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织密“红色经纬”
下活组织建设“一盘棋”
“四级根系”深扎基层。构建“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将117个网格与基层治理单元深度融合,推行“日巡+夜访”机制,化解邻里纠纷、安全隐患等矛盾420余件。创新“家庭事、邻里事、小区事”三级响应机制,通过“居民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闭环,完成绿化带翻新、充电桩增设等民生实事470项。“红色矩阵”前梢发力。在61个小区打造“家门口红色阵地”,建立“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机制,协商解决高空抛物监控安装、非机动车棚扩建等事项183项。推行“红色小管家”机制,选聘298名党员担任小区治理“前哨员”,通过“巡查走访+信息采集”模式,解决飞线充电、环境整治等问题1210件,形成“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网格”治理格局。“区域联盟”聚势赋能。联合99家驻地单位组建18个社区“大党委”,创新“社区合伙人”机制,打造“京东服务+”精准服务进小区等共建项目56个,建成“‘梅’好生活共富工坊”“万里家宴”等特色平台12处,吸纳230余家商户参与,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向“联动作战”升级。
深化“多元共治”
绘就治理联动“同心圆”
“议事破冰”纾解民忧。搭建“我们的圆桌会”“四方馆议事厅”“‘梅’烦恼”等17个社区协商议事品牌,2024年以来,累计召开“凉亭议事会”“广场恳谈会”320余场,推动儿童活动区翻新、无障碍设施改造等50项民生工程落地。建立“书记信箱”“家事和解室”等沟通渠道,98%的矛盾纠纷实现“网格内发现、社区内化解”,形成“群众说事、代表议事、党员问事、支部办事”闭环。“调解靶向”精准拆弹。成立全县首个社区“法官服务站”,组建“法律顾问+五老调解员”专业团队,开展“以案说法”进小区活动42场,全面建立起“一对一、点对点”的助企为民工作机制。创新“流动调解角”机制,通过上门调解、线上问诊等方式化解积案12件,推动矛盾化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介入”转变。“能人效应”百花齐放。发布“能人招募令”,挖掘具有维修、书画、传统手艺等特长居民成立“能人坊”,开展便民服务120余场。培育56个“社区合伙人”项目,通过“宁家铺子”“和邻有约”等特色载体,形成“人人参与、成果共享”治理生态,实现基层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共治”跨越。精耕“暖心实事”
架起党群连心“彩虹桥”
“敲门行动”温情触达。推行“四到家、六必访”工作机制,建立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一对一”帮扶台账,2024年以来,累计安装智能烟感报警器360套,完成无障碍坡道改造57处。打造“双凤星骑”党建品牌,发动12名快递员、外卖员担任“民情前哨”,通过17处“歇歇脚”驿站收集解决井盖破损、飞线充电等问题89件,织密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网络。“红色物业”提质焕新。深化“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在39个小区业委会(物管会)、60个小区(片区)党支部中推行党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2024年以来,累计破解环境脏乱、停车难等问题260件。整合楼宇企业,打造“楼事汇”党建品牌,惠及居民2.2万人,推动小区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跃升。“全龄阵地”幸福升级。依托1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7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老年大学、儿童“悦读空间”等阵地68处,培育“康乐暮年”“‘益’起来,更‘睛’彩”等志愿服务品牌33个,一年来,开展健康义诊、代际共融活动210场,惠及群众1.2万人次,实现民生服务从“单一供给”向“多维融合”延伸。
(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