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中都城 古今共朝阳-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4/29 08:34:13
来源:安徽日报

一座中都城 古今共朝阳

字体:

  四月的江淮大地新绿盎然。记者近日走进凤阳发现,曾被时光掩埋的明代都城遗址,以“遗址保护+文旅融合”的姿态,续写着古今交融的崭新篇章。

  凤阳县城西北部、淮河南岸的明中都城遗址,犹如一部摊开的立体史书。这座遗址占地约50平方千米,外城轮廓在麦田间若隐若现,勾勒出当年“前江后淮,有险可依”的雄踞之势。洪武二年,从凤阳走出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力排众议,调集全国能工巧匠,在故乡营建“三重城垣”的宏大都城。内城紫禁城比北京故宫还要广袤,中城禁垣环护核心宫阙,外城将山川形胜纳入版图,尽显规划的宏大。

  “凤阳明中都是南京明故宫和北京故宫建设的‘蓝本’,被称为‘明初三都之首’。”凤阳县文旅局副局长赵素素站在午门遗址前,指着须弥座上精美的浮雕说,“这里的每一块城砖、每一道础石,都默默诉说着明初建筑工艺的巅峰水准,是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演变的重要依据。”

  然而,这座即将竣工的都城却在洪武八年突然停工——朱元璋“罢中都役作”的诏书,让宫殿建设戛然而止,只留下“功将建成”的遗憾。但时光的馈赠往往藏在岁月的褶皱里,未竟的城池化作历史的留白,让后世得以更清晰地看见都城营建的“草稿”。

  当现代文明的曙光再次照亮这片土地,明中都城迎来了新生。2017年挂牌的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安徽省首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让沉睡的遗址睁开瞭望世界的眼睛。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等团队持续推进考古发掘,宫城基址、琉璃构件等重要发现,不断丰富着人们对明代都城的认知。

  凤阳将“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IP。规划明确明中都将打造东西、南北两大轴线,恢复展示洪武门、鼓楼、钟楼等地标性建筑,基于原址建成文华公园、武英公园、洪武公园等一批主题公园,并以史为据重新布局城市框架、命名街区。

  如今,从洪武门到玄武门6.17公里的明中都中轴线已清晰呈现;在从鼓楼到钟楼3公里的副轴线上,明中都城隍庙、开国功臣庙、历代帝王庙等古建筑成为解读明中都的城市密码。

  “我们不仅要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更要让遗址‘活’起来,成为助力文旅融合的新引擎。”赵素素表示,未来计划推出“明中都夜游”“都城文化节”等项目,让遗址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明中都遗址积淀的深厚文脉,早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新时代的征程上,保护遗址、探析价值、讲述故事、传递声音,正成为其传承的主旋律。这座曾见证洪武风华的都城,正以文旅融合为翼,在古今交织的地平线上,让历史的重量化作照亮未来的朝阳。

  记者 李邦军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