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暖“新” 找寻权益保障“最优解”-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5/07 08:48:02
来源:安徽日报

以心暖“新” 找寻权益保障“最优解”

字体:

  4月26日,六安市裕安区鼓楼街道月亮岛社区,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在为外卖小哥和居民测量血压、血糖,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本报通讯员 田凯平 陈昌军 摄 

  新就业形态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型工作模式,因其工作内容多样、工作时间弹性大等优势,吸纳了大量劳动者就业。如何做好这一群体权益维护工作,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奔跑路上,处处有“家”

  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手机能充电、小病有药医……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太湖县主城区建设路443号的暖“新”驿站,不少骑手在此休息。“建这个站点之前,骑手没有固定场所休息,站点建成以后,骑手能有一个地方补充开水、休息、交流,比较方便。”正倚靠在椅子小憩的骑手徐俊看到记者时说。

  建设路步行街是太湖县主城区的一条核心商业街。这里商铺云集,骑手多聚于此。去年11月,太湖县委社会工作部利用中国农业银行太湖县支行腾出的一处闲置商铺改造建设成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筑起温馨港湾。

  记者现场看到,驿站虽然不大,但桌椅板凳、充电插座、洗手池等一应俱全,还摆放了图书。据太湖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曹卉介绍,目前太湖县已建成90座暖“新”驿站、工会驿站,数百名辛勤从事户外工作的劳动者因此受益。

  在安徽各市大街小巷,这样的驿站遍地开花。据相关部门统计,全省已建成工会驿站1.52万家,有效解决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吃饭、休息的“关键小事”。

  除了“关键小事”的解决,我省还通过“党建+群建”的方式让新就业群体享受“家”的关爱。去年,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推进下,我省新成立省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省“小个专”(网约配送)行业党委,推动市县成立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行业党委236个,把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新就业群体存在流动性大、组织性弱、劳动关系复杂、社会保障不足、权益维护难等问题,只有把加强党的领导摆在首位,将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在一起,才是破解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建带动群建,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最大限度拥入“娘家”怀抱。25岁的张咏是合肥市的一名货车司机,去年他在参加安徽省滴滴及网约车、货车司机集中建会入会仪式时,现场扫码与同步审核正式加入了蜀山区新业态工会联合会。“加入工会后,我可以享受‘娘家人’的关爱保障了。”张咏说。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全省累计组建新业态工会8589家、发展会员106.14万人。各级工会坚持一体推进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工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赠送意外伤害互助保险、意外住院医疗保险、“卡友保”等服务,切实让他们拥有更多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

  维权服务,“一站”即办

  方先生从事外卖骑手工作已有5年,因春节期间请假、单价等问题与平台产生分歧,平台为保障骑手上岗率等要求注销了骑手账号从而发生争议。于是,他通过12345热线投诉反映和平台的纠纷。

  太湖县人社局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太湖县六尺巷网约配送员维权驿站”工作机制,耐心倾听双方心声,理性调解双方争议,将双方心结一一解开,最终双方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为解决过去新就业群体维权多部门、跨部门奔波的问题,去年9月,太湖县挂牌成立了“六尺巷网约配送员维权驿站”暨“网约配送员劳资纠纷调解中心”。

  “中心整合了人社、市场监管、法院、检察院、工会等资源,劳动者只要现场或电话反馈自己遇到的问题,调解中心将‘就地’负责后续一系列工作,实现了快捷维权。”太湖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冯亮亮介绍说。截至今年4月,中心已调处解决30余起劳资争议,调处结果得到新就业群体和平台代理企业的一致认可。

  去年8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省总工会、省工商业联合会、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联合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引导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持续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

  亳州市创新搭建“满薪满益”劳动关系数字化运行平台,将新就业群体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全过程纳入数字化轨道。积极推动市县两级“政法委+人社+工会+法援+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建设,联合设立亳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联合调处中心,指导新业态行业、企业建立内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同时,推动新业态平台企业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创新工伤申请认定支付快速机制,推动实现工伤医疗联网即时结算,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服务。

  “‘满薪满益’平台致力于在更大范围、更广层次、更多内容上丰富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实践,培育和谐生态。”亳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去年底,亳州市建成市快递行业协会、美团和饿了么、中国(亳州)货运物流4家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5件。

  灵活就业,也需稳定发展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发展目标,既要通过新就业形态创造更多适配性就业岗位,也要相应提升新就业形态的就业质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就业群体在为生计奔波的同时,越来越看重职业的稳定性。“就拿我们外卖小哥来说,配送模式分外卖众包和专送。多数人选择众包主要还是出于过渡期灵活就业,以待选择其他更稳定的就业方式。”不少骑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

  千方百计维护好新就业群体劳动保障权益,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职业环境。今年1月,省委社会工作部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总工会、省邮政管理局在2025年部署开展选树“十佳”先进典型、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等暖“新”关爱十件实事,以务实有效举措让新就业群体可感可及。

  各地各部门纷纷搭建平台帮助新就业群体提升技能、获得更好发展。淮北市总工会联合人社、商务等多部门举办家政服务员、快递员、网约车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等10余个工种劳动竞赛,吸引5000余名职工参与岗位练兵活动。合肥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充分发挥好“夜校”“工匠学院新业态分院”作用,创新开展含抖音(电商)、家政服务等工种免费技能提升培训,年均受益近3000人次。

  签订集体合同是保障新就业群体劳动者权益、平衡劳资关系、规范企业管理的重要举措。省总工会还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联合会)、省工商业联合会于今年3月至6月在全省范围开展“春季要约”行动,重点推动正常经营、已建工会的百人以上企业开展集体协商,扩大行业(区域)性集体合同覆盖,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机制,推动重点群体有效增收。

  新就业群体的“新”,既体现着职业形态的创新,也彰显出时代精神的革新。一些平台企业也正积极行动,以外卖行业为例,某自营式电商企业宣布从今年3月1日起逐步为企业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对于整个外卖行业的规范化、健康化发展具有示范作用,能够促进外卖行业更加关注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推动行业从无序竞争走向有序竞争,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从“灵活就业”到“稳定发展”,各地各部门通过优化权益保障服务、畅通新业态维权渠道、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等措施,真正为新就业群体保驾护航。(记者 李明杰)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