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变“全能” 服务更到位-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5 05/07 08:47:57
来源:安徽日报

“专科”变“全能” 服务更到位

字体:

  “有了这张残疾证,我母亲每月就可以领到补贴,没想到办得这么快、还送上门。”近日,谈及办证经历,马鞍山市花山区中岗社区居民李寿祥满是感激。

  不久前,当家门被敲开,社区工作者朱学莲站在自己面前时,李寿祥既惊又喜。他一直想为年过九旬的母亲办理肢体二级残疾证,但担心老人身体不能承受辗转多个部门的辛苦。此前他给社区打了一通电话,朱学莲的上门显然是电话管用了。更让他意外的是,与朱学莲同来的还有残联、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在朱学莲的联络下一起上门给老人做残疾等级鉴定。朱学莲之所以能充当联络员,是因为她还有一重身份——全科社工。

  何为“全科社工”?能起到什么作用?

  “过去社区窗口分设多个岗位,群众办事常‘多头问’,现在一个窗口就能办57项业务,不需要群众各处跑了。”花山区桃源路街道珍珠园社区党委书记吴海燕介绍。珍珠园社区、中岗社区等20个社区是马鞍山市打造“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的第一批试点社区。这项试点从去年开始,通过整合原有条线服务窗口为“全科社工”综合服务台,系统培养具备民政、社保等全方位业务能力的复合型社工队伍,推动工作人员从“专岗专能”转型为“全科全能”,同时将80%的社区工作者从固定窗口解放,下沉网格开展精准服务,实现基层治理重心下移。

  马鞍山市制定了标准化流程,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每个社区配置1名社区“两委”成员和2名全科社工,将分散的社区服务窗口整合为综合服务窗口,“全科社工”就是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多面手”。他们不仅办理民政业务,还能解答人社、卫健等方面政策。

  为让更多社区工作者“炼”成全科社工,该市构建市级示范培训、区级专项培训、街道全员轮训、社区实操代训等四级培育体系。同时,通过“老带新”轮岗实践、AB岗轮换等机制,推动社区工作者从“专岗专能”向“全岗全能”转型。

  “基层治理的落脚点是让群众满意,‘全科社工’模式核心是找到人、办成事,让服务更贴心、治理更精准。”马鞍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坐等受理”向“主动上门”延伸,全科社工不仅要守窗口,更要进网格。“现在不仅要懂政策,还要能发现隐患、解决难题。上个月,我协调物业清理了3个楼栋的消防通道,帮12户空巢老人对接了送餐服务。”近日,马鞍山市雨山区西苑社区全科社工刘倩云翻开工作记录本,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她走访网格的情况。

  据了解,马鞍山市已有220多名全科社工,该市推动窗口外的全科社工全员下沉到网格,开展信息采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

  “那次上门后,很快证件就下来了。材料填报、部门对接等都由社区人员代办,连病历复印件都是他们帮着整理的。”李寿祥说。

  据介绍,去年试点以来,马鞍山市为全科社工开展了多场政策解读、矛盾调处等专题培训。未来,该市计划逐步实现社区工作者全员“全科”,并深化全科社工与网格化治理融合,拓宽服务半径,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记者 贾克帅 本报通讯员 秦浩)

【纠错】 【责任编辑:刘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