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7月17日电(周雨濛)7月17日上午,安徽省夏粮收购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安徽省粮食和储备局局长万瑞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王泽余、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项彩霞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夏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的‘第一战’,关乎国家粮仓和农民钱袋,是端稳‘中国饭碗’的关键一环,对于保持全年粮食购销良好态势具有重要意义。”万瑞健在发布会上表示。
夏粮收购以来,安徽坚持市场主导,积极引导在皖央企、省属企业以及粮食收储、加工、贸易骨干企业主动入市,畅通“田间地头”到粮食经纪人、烘干房、收储企业的收购“链接环”,搭建农企洽谈、协会牵线、订单收购等购销对接平台,多渠道收购农户粮食。截至7月16日,全省入统企业收购小麦531万吨,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246万吨。市场化收购占总收购量80%,市场化收购主渠道作用明显。
政府储备小麦收购方面,加强中央、地方政府储备小麦收购协调联动,新季小麦上市以来,陆续协调安排51个中央和省市县四级政府储备库点,按不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收购61.4万吨三等及以上小麦,提振信心、引导预期,截至7月16日,省市县收购政府储备小麦28.9万吨,完成收购任务的72%。
据悉,6月21日,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批准在安徽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在淮北、亳州等12个市,先后安排四批共启用76个库点、286万吨仓容,三等小麦收购价1.19元/斤,等级价差0.02元/斤。截至7月16日,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81.5万吨。随着最低收购价导向作用发挥,小麦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进程明显加快。
为让农民卖上“舒心粮”,安徽大力推行预约收购、上门收购、订单收购等便民收购措施,让售粮农民少跑腿、快售粮,拓宽种粮农民直接售粮渠道。优化提高现场、咨询、预约、信息、产后等“五项服务”,做到价格上墙、标准上榜、样品上台,做好咨询讲解、接卸引导、账款清算等工作,并积极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加强农民储粮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减损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