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冷漠无情,要心怀善良;不准乱堆乱放,要爱护环境;不准好逸恶劳,要勤劳致富;不准蛮不讲理,要遵纪守法……”近日,来安县独山镇白露村《村规民约》入选全省“百佳”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这份凝聚村民共识的“小公约”,已成为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的“大抓手”。
白露村有个占地1200平方米的文化小广场,这里不仅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移风易俗的“主阵地”。在小广场的墙壁上,清晰地写着《村规民约·八不八要》,无论红事白事都提倡宴席总量不超过20桌,每桌菜品总价不超过500元。“在酒店办宴席,每桌近千元,压力大!现在按村规民约在小广场办宴席,20桌花费不到1万元,省的钱给孩子多添家电,里子面子都有!”村民蒋秀山说,如今选择在小广场办喜事的家庭越来越多,不铺张、不攀比,简约热闹的宴席新风尚悄然形成。
为推动民风转变,白露村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成员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乡贤和热心村民代表组成,他们成为文明新风的“宣传员”和村民办理红白事宜的“贴心管家”。“锣鼓亮相震天响,我们上台讲一讲,婚丧嫁娶要节俭,结婚不必大操办,花钱太多不划算,不值当……”在白露村的院落间、广场上,红白理事会成员常常自编自演“三句半”,用村民听得懂的俏皮话,把节俭办事、文明理事的道理送到家门口,让移风易俗的理念在欢声笑语中浸润人心。
村规民约的践行,离不开村民的主动参与;乡风文明的涵养,更需要典型的示范引领。在白露村,村民邬玉祥就是践行村规民约、传递文明善意的“标杆”。“勤俭才能持家,善良方能睦邻”,这是邬玉祥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不仅以此教育两个女儿,还叮嘱她们在婆家不与条件优渥者攀比,对困难家庭要力所能及伸出援手,待人接物讲究礼貌,人情往来重心意轻物质,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份理念。
作为村民眼中的“贴心人”,邬玉祥对村民组内70岁、8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需要照顾的困难老人情况,甚至哪家村民需要帮忙购物买药,都了如指掌。他始终以“辛苦自己、方便别人”为乐,小到帮邻居应急递盐、顺路搭载,大到有村民因脑溢血住院、家庭面临经济压力时主动出资解燃眉之急。“村规民约中提倡:不准冷漠无情,要心怀善良。邻里相处就该主动热情、相互扶持、尊老爱幼、讲究诚信,别人家有困难绝不能冷漠旁观。”邬玉祥家还被评为来安县2022年度星级文明户。
“一纸公约”里,不只有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温暖约定,更写着勤劳致富、诚信处事、爱护环境的生活准则,已深深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体现在烟火气中,成为基层治理的“润滑剂”,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记者 罗宝 通讯员 沈献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