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多云。在淮南市潘集区芦集镇,种粮大户盛明祝的2000多亩水稻田里一派忙碌,6台收割机正加紧作业。“每台收割机一天能收50多亩水稻。”盛明祝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告诉记者,利用阴雨天气间歇抓紧抢收,平均亩产能达到1200斤。
在潘集区,像盛明祝这样的种粮大户正成为秋收的主力军。该区充分发挥种粮大户作用,加大机械投入,加快秋收进度,确保水稻颗粒归仓。
潘集区是全省42个粮食主产县区之一,今年共种植水稻36万亩。持续的阴雨天气,给秋收工作带来严峻考验。该区各乡镇、部门协调联动,调度农机、保障烘干,多支农技服务队奔赴田间地头,根据地块湿度和作物成熟度,指导农户进行科学抢收,科学调配人力与机械。
目前,该区动员1600余台本地收割机昼夜奋战,并紧急协调引进350余台跨区作业机具,汇聚成强大的抢收力量,全速推进秋收进度。
三春不如一秋忙。金灿灿的稻田里,收割机轰鸣,烘干设备昼夜不停运转,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粮保卫战。
10月12日,在潘玉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院内,堆满了等待烘干的稻谷。粮食经纪人李龙正忙着将收购的30多吨水稻卸下,他告诉记者:“收好的稻谷拉到这里先烘干,稻谷就不会出芽,价格有保障,还保证了品质。”
连续阴雨天气造成稻谷水分大,容易出芽,影响大米品质,烘干成为确保粮食品质的关键环节。
“我们现在有两套烘干设备,从9月29日开始,为农户受潮的稻子烘干,全天24小时开机,一天烘干水稻280吨。”潘玉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朱庆礼介绍,截至目前已烘干稻谷1000多吨。
为应对持续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潘集区充分发挥烘干中心及各类烘干企业积极性。引导各类烘干主体全面启动24小时粮食烘干作业,开足马力抢烘收获的水稻。
“全区22个粮食加工企业和家庭农场共有100多台烘干设备昼夜作业,一天能烘干3000多吨水稻。”潘集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汪全胜告诉记者,该区构建了从抢收到烘干的高效保障体系,为秋粮归仓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10月12日,全区已收割水稻23.66万亩,占应收任务的55%。
记者 柏松 通讯员 谭敏 石坚